相信喜欢喝咖啡的朋友
一定都听过 哥斯达黎加 这个国家。
作为中美洲最早种植咖啡的产国、世界著名六大产区之一,哥斯达黎加的豆子一直是欧美日韩等咖啡发达国家追捧的对象。
但由于产量少(年产量约为九万吨),最好的一批豆子几乎在每年3月份之前就被抢购一空。
同理,许多年来,哥斯达黎加咖啡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呈现和推广。
2020年的数据显示约180吨进口至中国(星巴克几乎占据了一半),原因无他,抢不到好豆子哇。
哥斯达黎加产地的豆子品质一直受到了咖啡饕餮者们的广泛认可。 最大特色就是其浓郁的花果香气,明亮干淨的酸度,高甜感,醇厚饱满,整体表现均衡宜人的经典风味。
所以,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聊聊,哥斯达黎加这个美丽的国度是怎么用咖啡征服世界的。
01
中美洲的富饶海岸
哥斯达黎加的字面意思是“富饶的海岸”,它东临加勒比海,西靠太平洋,南临巴拿马,北接尼加拉瓜,物种丰富、环境优美。
人民有着热情奔放的态度和恬美自然的生活,是中美洲咖啡带上一个专注生产精品的咖啡产国。
因为同时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、季风影响,哥斯达黎加形成了独特的微气候。
而更大的优势在于 它拥有几乎所有适宜咖啡种植的气候和地势特征 ,从海岸到云雾林,再到高高的山顶,其生物多样性被认为地球上所有国家中的佼佼者。

除了种植咖啡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外,这个国家的背景文化也很独特且有趣。
自1821年后,哥斯达黎加成为一个独立的总统宪政共和国,同时, 他们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并且唯一一个废除军队的永久中立国家 。
多年以来,哥斯达黎加的经济一直非常稳定,GDP (国内生产总值) 持续增长,通胀温和,政府非常重视医疗、教育和环保,是一个非常爱好和平的绿色国家。
而且,有资料显示,哥斯达黎加是所有咖啡产国产区中咖农地位最高的国家。
02
咖啡农业的深厚传统
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,我们不妨将话题回到哥斯达黎加的咖啡生产。
哥斯达黎加咖啡历经将近300年的种植传统,已形成了完整的咖啡生态链和产业链。
哥斯达黎加政府在20世纪初制定了一条法律:禁止生产阿拉比卡种以外的咖啡豆,由此可见国家为了维护咖啡高品质的决心。


不仅如此,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产业之所以这么蓬勃发展,还因为它拥有十分完善的咖啡农业辅导系统。
由政府代表、生产商、精制加工业组成的哥斯达黎加咖啡协会ICAFE,有着非常完善的管理。
从生产到输出、开拓外销市场、从业者的辅导、栽培方法等的不断改良,全方面确保了高品质咖啡豆的稳定生产。
03
首创的蜜处理法被广为流传
哥斯达黎加还有一个制胜法宝——蜜处理法 。如今,哥斯达黎加几乎全部产区都有在使用蜜处理法。
那什么是蜜处理法?除去咖啡果的果皮、果肉,保留咖啡豆外的果胶物质 (mucilage) ,然后把带着果胶的咖啡豆放到晒床、水泥露台干燥。
由于果胶物质部分比较粘滑,而且它的糖分含量较高,在处理过程中果胶犹如蜂蜜般包裹着咖啡生豆,所以人们形象地称这层咖啡果胶为「蜜」,整个处理过程称为「蜜处理」。

蜜处理根据果胶物 质的含量分成白 蜜、黄蜜、红蜜和黑蜜。
黄蜜含有30%的果胶物质,红蜜含有80%-100%的果胶物质,黑蜜几乎保留完整100%果胶物质,白蜜则几乎不保留果胶物质。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咖啡干燥环节受限于气候变化的影响,当地的咖农最终验证蜜处理的分级会根据豆子的颜色,例如表面颜色偏黑则为黑蜜,偏红则为红蜜。
04
咖啡产区与头部庄园
哥斯达黎加共有八个风味各异的咖啡产区 :西部山谷 Valley Central Occidental 、中央谷地 Valley Central 、塔拉珠 Tarrazu 、三水河 Tres Rios 、欧罗西 Orosi 、布伦卡 Brunca 、杜利阿尔巴 Turrialba 、 瓜纳卡斯特 Guanacaste.
主要种植的品种包括波旁、卡杜拉、卡杜艾,薇拉萨奇、铁皮卡、Villalobos,1953年后陆续种植了稀有豆种诸如瑰夏、Java、Milenio、San Roque、Etiope47、Starmalla、Iaspar等等。

咖啡小知识
在哥斯达黎加
咖啡豆是按海拔分等级的
(部分罗列)
SHB“极硬豆”
生长在海拔超过1400米的咖啡豆
HB硬豆
生长在海拔1200米~1400米的咖啡豆
SH稍硬豆
生长在海拔1000米-1200米的咖啡豆
其中最著名海拔也最高的产区是塔拉珠,除此之外,布伦卡、西部山谷近年表现也十分优秀,咖啡品质广受好评。
比如,具有代表性的CoE获奖庄园玛约庄园、塔楼庄园,农场海拔就在1500米至2100米之间,是 SHB(严格硬豆)。他们所有的咖啡都采用微型批次系统,是根据农场、品种、海拔和工艺完成的。
更重要的是,这些庄园出产的咖啡豆都是全程可溯源的,保证了豆子最稳定的质量控制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