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(苏轼与《辞海》的故事)

万能朋友说 2023-06-15 13:22:15 86015 作者:双枪
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(苏轼与《辞海》的故事) 苏轼与《辞海》的故事

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,其文化成就为后世传颂。在苏轼的作品中,有许多关于语言、文字的探讨和思考,其中与《辞海》的故事尤为脍炙人口,下面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。

苏轼的《答李隐居书》

苏轼的《答李隐居书》是苏轼写给李观的一封信,信中谈到了苏轼对于《辞海》的看法。信中说到:“《海》者广也,辞具各订其类,详细明白。昔有渉海,晦而不明,今之渉海则明而不晦矣。”

从这句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很欣赏《辞海》。而且,他觉得《辞海》的文字措辞准确,非常详细、明白。这也说明了苏轼对于文字和语言的重视和关注。

苏轼与《辞海》出版

苏轼虽然对《辞海》很欣赏,但在《辞海》出版方面,却有些微言大义。据传说,当时的《辞海》编辑、出版的何应钦曾向苏轼征求意见,问他对于《辞海》中的一些错误和未收录的内容有何意见。

苏轼的回答是:“编书切勿体察,以免辞礼匮乏。”这句话用现代的说法,就是说“编纂字典不能过于故步自封,否则会缺少新鲜血液。”

苏轼与语言文字的探讨

苏轼是一位“言语饱满”的文学家,他在创作中注重用词和语言表达。他认为语言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和理解文章的含义。在他的作品中,常常涉及到词语的深入解释和对语言的探讨。

除了关注语言和文字,苏轼还重视翻译。他曾经翻译过一些《圣经》的章节,以及西班牙籍的大诗人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。苏轼重视翻译的根本在于,他希望通过翻译把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带给中国读者,以丰富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。

总之,苏轼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,更是语言、文字方面的宝库。他对于语言、文字、翻译的探讨和思考,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认知和思维,也对中国的语言、文字、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