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如果有人说襄州是美食洼地,那我第一个不同意。

樊城太堵,襄城太远,如果你初来乍到,又想寻得一碗好吃又正宗的襄阳特色面条子,襄州老饕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跟你说:“斗克交通路蛮!”

01#
炸豆腐面,交通路独一份
北起永安南路,南到航空路,短短八百米,交通路沿街开着不下七家面馆。

而 汇源面馆门外每天排起的队伍,总是数一数二的长 。面对食客的称赞,老板张叔表示早就习以为常,逐渐“凡尔赛”起来。

“没别的优势,就凭这碗独一份的炸豆腐面。 里头调味的咸豆腐,才是正宗襄阳豆腐面的标志! ”

老板娘谭阿姨在客人面前是社交达人,在张叔面前是给力搭档。
烫面、递碗、加料、浇汤,流水线操作一气呵成,两口子打了半辈子的配合,才能修得如此默契。

店铺坐拥沿街的两间门面,功能分区明确,一间是夫妻俩的操作间,另一间用于堂食就餐。

夏天想要通风就坐在门口走廊,冬天裹紧羽绒服往里挪挪,下着小雪也不觉得冷, 吃上一碗面,身体很快就自内而外地热乎起来 。
走到最里头,则是横向打通的一个大厅,摆着可以容纳七、八个人的圆桌,宽阔又敞亮。即使这样,用餐高峰期仍然坐得满满当当。

天晴的时候,店门口就支起了几个擦鞋摊,吃碗面的工夫顺便擦个鞋,也是这里特有的一道风景。
02#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!
正如张叔所说,炸豆腐面是店里的招牌。

“几两?”“二两素面,少放辣椒!”
熟客一来就对上了暗号,头一次来吃饭的新客人也赶忙有样学样。

面条烫至熟透,倒入碗中,捞一勺炸好的豆腐泡盖在面上,妙手让红油雨露均沾,整碗面即将迎来葱花香菜的浇灌。
西瓜则偏爱炸豆腐粉,汇源的粉煮得比较爽滑,一点也不拖泥带水。

素面、素粉里放的都是清油, 别看表层飘着一层唬人的红油,下层的汤却十分清亮 ,用袋子拎走得一看便知。

味道以麻为主,辣味不算突出,再撒一小撮熟芝麻彻底唤醒味蕾。
如果你是嗜辣星人,切记额外加勺张叔手工炒制的辣子,待麻劲儿散去,那叫一个辣得通透。

用炒过芝麻的油来炸豆腐,是豆腐泡好吃的秘诀之一。 金黄饱满的外衣下是早已成蜂窝状的空心豆腐,吸饱了一兜汤,咬下一口,汁水喷溅。友情提示,小心烫伤。

碗底的咸豆腐,作为正宗襄阳豆腐面的标志,有着小众却忠实的粉丝群体。虽然别人觉得它齁咸,但总有人视它为下饭神器,最好的就是这一口。

牛肉面、牛杂面作为襄阳本土特色,自然不会受到冷落,张叔要亲自掌握食材卤制的第一关。
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小茴香……20多种香料前赴后继奔向锅中,大火烧开,小火慢炖,时间是美味产生的催化剂。


卤好的牛腱子肉微微泛红,每一片都挂着闪闪发光的牛油。
关键的一步,就是严格按照牛肉纹理厚切成片,入味又软烂,一口面条一口蒜,好生舒坦!

偶尔想换换口味,汇源的 热干面 也是不会出错的选择。
喷香的芝麻酱再浇上一勺亮晶晶的红油,酸萝卜丁、酸豆角丁、葱花、香菜随便加,配菜的豆芽白白胖胖,拌开的瞬间香浓却不厚重。
只吃面怎能过瘾,一定要配上好喝的。

“豆浆,黄酒,苞谷糁儿,搞碗啥子?”
穿红色罩衫的大姐负责收拾桌子和端倒饮品,手脚利落,经常是人未上桌,豆浆先倒。
03 #
推荐再多,吃的也是自家楼下那一家
交通路周边是中小学校和政府单位的聚集地,在工作日,学生娃和社会主义打工人是汇源面馆食客里的主力军。

早晨6点开门,营业至下午1点左右,备好的食材卖完就收摊, 有时馋得紧了,趁着午休还要风风火火地赶来吃末班车的那一碗。
等到周末,就换了主角——
“今儿来真晚?”“是滴,搞一碗我带回屋里克!”这是谭阿姨和老街坊邻居间的寒暄。

店里还有睡眼惺忪,穿着睡衣来吃面的年轻人,周末早晨被生物钟叫醒的闷气无处释放,只有忿忿地吃下一碗面,打个饱嗝,才不虚度这早起的时光。
十点以后,赖床的小情侣姗姗来迟,女生先进去找座位,男生熟练地点了面,还偷摸给女生加个鸡蛋, 如此接地气的“约会”,尽显平凡生活中的温柔 。

外地上学,寒暑假才能返乡的一群发小,也是店里的常客,三五成群来一碗从小吃到大的面条,就着黄酒便开始回忆童年……
“这些娃子是我看到长大的滴!”谭阿姨聊起她最熟悉的客人,如数家珍。

汇源面馆在张叔夫妇的手中诞生,一经营就是20年。从城关一中对面,到现在的交通路沿街,店面虽从小到大,但兜兜转转还在襄州。

老饕们始终追随,从上学吃到上班,从单身吃到拖家带口。 有时,惦记一种老味儿,更多是缅怀一段往事,忘不了一些老朋友。
起锅,捞面,二两牛肉。
少年,中年,一生坚守。
汇源面馆
地址 |交通路16号襄州区邮政局旁
营业时间 丨 06:00-13:00
/
「还是自家楼下的面最好吃!」

•END•
出品:湖北鲸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编辑:西瓜 摄影:大福